四十年后再见,战争对越南留下了什么?

YuanDi

2015年,我们作为交换生在河内生活。某一天,我们所在的项目组织去越南友谊村(Làng Hu Nghi)参观。这是一个为受橙剂(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牧场之手”行动中使用的化学武器)影响的越南老兵和年轻一代提供的住所。越南友谊村是由越南战争的美国退伍军人乔治·米佐于1992年创立的,这是他个人对他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补偿与和解的姿态。老兵们每次来这里接受医疗服务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年轻一代是一群学生,他们在这里长期生活,就像是一所寄宿学校。
友谊村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同时环绕着花园、池塘和网球场,其边缘是药园、菜园和牲畜的棚子。他们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在这里种植和养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虽然友谊村位于河内,但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天堂。
当我们走进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可能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一群来自美国的学生,即使我们都不出生在美国,但我们知道进入这个空间的背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美国老兵,但感觉他们非常愤怒,从不想谈论战争。
我们到了之后,老一辈的人和年轻的人请我们喝茶,他们很优雅,脸上没有一丝明显的愤怒。当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最初犹豫要不要去看望时,他们开玩笑说:“我们为什么要生气呢,我们打赢了战争。”。很多老兵都想用手机和我们一起拍照,发回给家人。他们说:你看Caleb,他长得和他们多年前打过仗的美国士兵一模一样——20岁出头,有着差不多的胡子、鼻子,甚至是身材。
我们请求他们允许我们在休息日的时候可以再次回到友谊村,我们想听一些关于战争的故事,一些我们从未听过的观点。
当我们作为交换生的时间结束后,我们想回来和他们一起做一个项目。在美国长大的我们对越南战争的讨论并不广泛。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来自于历史书上的某一页纸、伍德斯托克的音乐和许多好莱坞电影。所有这些都集中在美国人的视角之上。例如,在我们这个由32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是橙剂,以及它所产生的代际影响。事实上,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仍然影响着今天出生的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冲击。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回到美国,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来筹钱。2018年,我们再一次回到友谊村,与越南老兵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视频、照片和绘画的媒介来探索战争的记忆,最终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作品。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合作。我们不想将一种媒介置于另一种媒介之上,或是将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和表达方式置于另一种媒介之上。我们来到河内的目的是要打破障碍,开启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挑战了“主体”和“作者”之间的僵化鸿沟,并寻求与我们的合作者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所带来的彻底的脆弱性和尊严。
友谊村的少年们非常聪明、诚实、有创造力,他们对拍摄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更喜欢画画。我们与老兵们合作拍摄视频。这绝不是故意按辈分划分的,只是一种巧合。我们邀请老兵们来画画,但他们说手会疼,他们更喜欢面对镜头。
这些视频是与河内的Daydu制作公司合作的一个小团队一起制作的。友谊村的负责人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拍摄的房间,我们和每个老兵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谈话,然后才确定了计划,并带来了拍摄设备。拍摄当天,我们布置好绿幕、摄像机和灯光,然后离开房间,让老兵们单独面对镜头。当他们被单独留下的时候,会发生一些让人感觉更亲切、更真实的事情。有一天,当我们不得不离开房间时,我们意外地发现了这一点。当时摄像机还在拍摄,我们回来的时候,看到老兵的脸完全放松了,就像他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与自己对话。从那时起,这就成了我们的约定。
每位老兵都选择了一个他们希望与之相关的背景,但大多数老兵没有直接选择关于战争的画面,因为他们不想被战争定义。选择椋鸟群的人,是被一大群鸟类如何齐心协力、集体行动所吸引。这是他与队友在战争期间和之后的关系的象征,也代表了越南更多的社区文化和政治。在另一个方面,椋鸟移动的方式、创造的形状,往往是记忆的功能。它是非线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变化。
另一位老兵向我们讲述了他在战争期间驻扎在大雾弥漫的山上担任夜间警卫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多年来,他夜不能寐,感到很累,只想睡觉。他问我们能不能让他在云上睡觉,那段视频因为是一种很直接的愿望实现形式,所以我们就生成了这样的动画。
有鱼的视频部分是另一位老兵选择的,他不希望与任何可能与战争有关的图像联系在一起。相反,他想用他的热情—鱼来展示。在视频中,他似乎与鱼儿有一种磁性的关系,他用催眠曲引诱它们,可以控制它们的一举一动。
那些少年们的肖像照是由我们两个人作为艺术家组合拍摄的,有时是Andrea按下快门,有时是Caleb按下快门,但我们总是深深地参与到每张照片的创作中。这里面大部分孩子因为橙剂的缘故而天生失聪。他们常在周末晚上教我们越南手语,当我们的手语越来越流利时,就像打开了一个完整的交流世界。这个项目的标题“好久不见”,其实是用手语翻译过来的原名。
通常,每次拍摄结束后,孩子们会帮助我们编辑作品,他们总是告诉我们他们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我们欣赏他们的开放和直接。正如你们所看到的,这些照片可能蕴含着一种忧郁的能量,但我们希望这些照片也能传达出一种诗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想通过照片来探索的。
 
绘画作品也是友谊村的孩子们在我们主持的工作坊中创作的。在没有绘画经验的情况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用自画像的方式来对抗遗留的战争记忆。在绘画工作坊上,他们也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我们却被他们的创造力所鼓舞。有一天,工作坊快结束时,其中一位画家Mạnh把一些墨水洒在了白色地板上,Hưng立即跑到洒下的墨水旁,开始添加不同颜色的墨水,并画出了跳舞的人。
 
有时,他们也会来我们拍视频的地方看我们拍摄的过程。有一天,当我们正拍摄时,话筒的吊杆坏了,其中一个小画家Hưng在外面闲逛,他看到后,毫不犹豫地跑出房间,五分钟后拿着一根竹签回来。我们把话筒贴在竹签上,但话筒还是接收到了话筒接触棍子发出的噪声。Hưng静静地观察着,然后又跑出去,拿了一些材料回来,他想试着把材料放在棍子和麦克风之间,最后成功了!他是个全聋的人,却能马上知道麦克风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这真令我们感动。
还有一件事至今让我们难忘。有一天,我们和一群刚从越南中部来的新的老兵聊天。当我们正一起喝茶时,突然听到了美妙的笛子声。我们找遍了整栋楼,终于找到了那个在吹在吹笛子的人。我们站在门口,越来越多的老兵聚集在一起,听着他的笛声。过了几个小时,我们的朋友Hưng,与我们合作的年轻一代的聋哑艺术家之一,在这位老人的房间里找到了我们,他坐在我们旁边观看,老人看到Hưng的时候,脸色一亮。他把笛子递给Hưng,请他吹奏。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老兵用越南语介绍如何吹,我们的翻译把越南语翻译成英语,我们再把英语翻译成越南手语,大家一起教Hưng吹笛子。
在《好久不见》的项目结束后的第一年,我们与Mizuki Endo和ĐỗTường Linh合作,在河内Vincom当代艺术中心(VCCA)展出了这一系列作品。这个较大的展览空间让我们能够展出这个项目的所有作品。我们按照现场实验室合作的方式来策划这次展览。一些有贡献的画家和照片中的人参观了VCCA,并参与了对话,为作品的策划做出了贡献。
 
这个项目的主要意图之一是打破传统上主体和作者之间的僵化鸿沟,这种鸿沟在摄影和录像中尤为突出,导致展览的对话集中在如何给予作品的所有方面同等的重视和存在。我们混合了各种媒介,将绘画与照片并列在一起。我们将视频的展厅从门口倾斜到在绘画/摄影展厅内可见。在展场中可以听到视频的背景音乐,就像一首诱人的赞美诗,邀请观众通过门廊进入下一个展厅。
这个三通道的装置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以一种纪念性的方式,呈现出白色的立方体语言,并放大了观者的视角。我们创造了一个五面墙的房间,所以当你进入时,会有一段时间感觉像迷失了方向。这些像梦一样的故事并不是标准的叙事,而是一个人心灵的片段,我们可以对这些片段获得短暂的洞察,并且需要一些空间来帮助创造出这种观感。
越南政府有一些审查制度。例如,其中一位老兵希望播放的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发生的反战抗议活动的录像。他之所以选择这个镜头,是因为在战争期间,他知道不是每个美国人都想与越南发生冲突,这有助于他原谅美国。
当展览材料提交给越南政府审查时,他们想审查这部分视频,因为它呈现了一个抗议活动,而抗议活动在越南是不合法的,尽管镜头中的反战抗议者是同情北越的。我们希望他们重新考虑,最终政府要求我们将画面模糊50%用于展览。于是我们决定保留下来,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记录。
在展览期间,很多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直接通过社交媒体写信给我们,说他们被《好久不见》感动了,因为这与他们在越南学校里所学习的爱国主义叙事不同。他们觉得这里有一些更私人的东西,他们可以参与其中。也有几个人说,当他们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哭了,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感受,甚至在听到关于祖父母的故事时也没有。听到这句话时我们真的非常感动,这部作品能够为一个持续影响越南的问题打开一个自我反思的空间,这足够令人鼓舞。
目前疫情使得我们与美国观众分享这部作品具有挑战性,所以我们不确定美国观众会如何接受这部作品。尽管我们已经向一些美国人展示了这部作品,他们几乎总是回答说,他们不知道橙剂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仍然影响着那里的人们。
接下来我们还将与极具才华的设计师Brian Paul Lamotte合作,把这个项目制作成书,并由中国的假杂志出版发行。这本书将收录艺术家、作家Hannah Mezsaros Martin为Forensic Architecture(法证建筑学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该小组使用建筑技术来调查世界各地的国家暴力和侵犯人权案件)撰写的文章,以及策展人Đỗ Tườ Linh对老兵和学者的采访。“好久不见” 对一场战争进行了复杂的反思,这场战争不仅存在于美国和越南的文化记忆中,也存在于橙剂的幸存者和继承者的身体中。
 
《好久不见》是对越南战争的记忆和遗产的探索。感觉处理这样一个主题的最有力的方式是以合作的精神来创造一个由梦想、视觉、记忆组成的星座。通过这种方式,这个项目反映了记忆本身的性质—流动的和充满活力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友谊村是一个乌托邦空间。尽管仍然可以感受到美国为实现其帝国主义理想而发起的战争的影响,这个空间却提供了一种希望和美好的感觉。我们希望在《好久不见》的创作过程中,以集体的方式反映这种乌托邦精神。
我们希望打破目前存在于作者和主体之间的障碍。我们正在寻找打开摄影和视频中的权力动态的方法,以便为主体留下表达自己的空间,并在代表自己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件作品是作为我们—Andrea和Caleb之间的艺术家二人组创作的,我们为这个作品制定了整体概念,并将各种媒介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关于越南战争的记忆和遗产的对话。同时,该作品包括其他艺术家的贡献,是集体艺术创作的结果,我们想要认可其他人在该项目中的贡献。
最终,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讨论和反思战争遗产和艺术创作方法的起点。

Older Post Newer Post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